什么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可以申请撤销?

2018/4/23 11:07:40 775

       可撤销合同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合同,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那么,实践中,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合同,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呢?
       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事人在以下情况签订的合同,具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
       1、一方当事人在受到“欺诈”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欺诈,是指行为人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仅限于“交易事项”(如交易内容、标的的性质等)。而对于“交易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的欺骗,如对交易背景、交易目的、行为能力、处分权、代理权等方面的欺骗,并不构成欺诈。
       2、一方当事人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胁迫,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以心理威胁(如以揭穿对方隐私作威胁)或者身体强制(如强迫对方当事人签字画押)等手段,迫使对方当事人与之达成合意,强迫成交。
       3、在“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
       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趁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
       对于该情形,只需把握1点内容,即当事人的危难境地是自己造成的,而另一方仅仅是利用了这种危难,并非“导致”这种危难产生。
       4、因“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重大误解的对象仅限于“交易事项”,对“交易事项”以外的错误认识,不构成重大误解。
       5、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显示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在紧迫或者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的使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严重不对等的合同。
       比如,甲与乙就买卖机动车进行谈判。甲提出的方案貌似对乙更有利,但是内含陷阱。乙不明其中的诀窍,遂与甲达成协议。此时,该协议就属于“显示公平”。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或者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此时撤销权消灭,合同发生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履行合同义务。
       更多关于什么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可以申请撤销的内容,或者您有其他合同纠纷问题,比如 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怎么办?等问题,欢迎登陆http://m.sunlawyers.com/  搜索关键词或致电律师免费咨询电话400-62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