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您的行为在法律上有效力,您需要这样做!

2018/10/9 10:46:43 700

       法律上,一个行为要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称之为法律行为。一个法律行为的生效,也即已经成立的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产生行为人所意欲的法律效果。
       1. 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
       有三:(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自由;(3)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共利益。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效力

行为

效力

纯获利益(即不负担法律义务,如接受赠与)的法律行为

有效

与其年龄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法律行为

有效

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属效力待定的合同

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法律行为(订立遗嘱、捐助、解除合同、免除债务)

无效

不能独立实施的多方法律行为(订立合伙协议、订立设立公司的协议)

无效

       3. 无民事行为能力独立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效力

行为

效力

独立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

有效

独立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有效

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无效

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

无效

       4. 有效力瑕疵的法律行为
       包括如下四种情况:
       (1)可变更、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2)效力待定的合同;
       对效力待定的合同,通常需要有权人追认,方可发生效力。
       (3)无效的法律行为;
       无效的法律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4)意思表示有意不真实的法律行为。
       民事纠纷处理,欢迎致电律师全国咨询热线:400--62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