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你知道多少?
2018/11/14 11:55:04
958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那么,我国法律规定的遗产继承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呢?
《继承法》第8条明确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2年。继承权诉讼时效期限应当从继承人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
也即,继承人一旦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就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并且必须在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之日起2年内行使,否则其继承权就将失去法律的保护。
当然,在这个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如果出现了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法定事由时,2年诉讼时效就可能被中止、中断或延长。那么,在遗产继承纠纷中,诉讼时效发生中断、中止的法定事由有哪些呢?
1、诉讼时效发生中断的法定事由
在遗产继承纠纷中,最常见的诉讼时效中断是继承人因遗产继承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时,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限全归于无效,等到该法定事由结束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2、诉讼时效发生中止的法定事由
(1)不可抗力,如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地震等;
(2)其他障碍,比如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遗产继承权纠纷确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期间等。
此时,诉讼时效暂停计算,待中止原因消灭后,时效期限连同中止前的期限继续计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须在诉讼时效期限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如在之前发生的不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
更多关于遗产继承纠纷诉讼时效的内容,或者您有其他继承纠纷问题的,比如 继承人放弃继承遗产,是否可以不承担债务清偿责任?等问题,欢迎登陆 http://m.sunlawyers.com/ 搜索关键词或致电律师咨询电话 400-6262-163.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做您的掌上律师
国晖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