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哪些情形下解除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2019/5/16 11:23:18 838

       由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为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在法律上对企业的用工进行了规范化,如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了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那么,实践中,如果解除劳动合同是由劳动者提出,劳动者还能否获得经济补偿呢?我国法律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获经济补偿的情形又是否有明确规定呢?
       根据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来看,在司法实践中,劳动者只要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可以获得经济补偿。(备注:经济补偿的赔偿标准在文末)
       我国《劳动合同法》表明,劳动者在以下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7)劳动合同中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8)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9)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10)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相关链接】经济补偿的赔偿标准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全国设14家分所,360余名法律界律师精英,总职员820余人,多样化的法律服务,专攻法律顾问、婚姻、交通事故、劳动、刑事、知产等多领域,终身为您的权益保驾护航.律师全国代理与咨询热线:400-6262-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