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的诉讼中止与终止情形具体有哪些?

2021/7/26 16:39:18 523

       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法定的一些情形,会导致诉讼的中止或终结,诉讼中止或诉讼终结,都会影响案件的实际审理。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下称《解释》)的规定:
       1. 诉讼中止
       在诉讼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1)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5)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6)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
       (7)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法律效果: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2. 终结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
       A. 原告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放弃诉讼权利的;
       B. 作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因上述第(1)(2)(3)项原因中止诉讼满90日仍无人继续诉讼的,裁定终结诉讼,但有特殊情况的除外。
       对于行政诉讼中的诉讼中止与诉讼终止,由法院出具裁定予以明确。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 国晖律师提醒您:
       行政纠纷案件,跟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打交道,困难重重,涉及法律知识的巧妙运用,应当由专业律师介入处理,以达到公平、公正。欢迎致电国晖案件代理热线:400--62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