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的借款,离婚时需要还吗?

2025/10/8 0:00:00 8

       在婚姻关系中,夫妻间的经济往来十分普遍。有时是为了家庭共同开支,有时则是为了个人事业或消费。当感情和睦时,这些账目往往被一笑置之;然而一旦面临离婚,这些“糊涂账”就成了不得不算清的难题。
       “他向我借了十万元创业,现在要离婚了,这钱还能要回来吗?”“结婚期间我写了借条给她,离婚时必须还吗?”这些问题在离婚案件中屡见不鲜。夫妻之间的借款,到底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离婚时是否需要偿还?
       夫妻之间成立的借款关系,在法律上可能是有效的。根据《民法典》第1065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 这意味着,如果夫妻实行分别财产制,或者对特定财产有明确约定,那么一方借另一方的款项,本质上与普通人之间的借款并无不同,应当按约定偿还。
       即使没有实行分别财产制,但借款时双方有明确的借贷合意,并实际履行了出借行为,这种借款关系同样可能受到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也指出,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者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
       当然,不是所有夫妻间的经济往来都能被认定为借款。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书面的借款协议或借条
       这是证明借贷合意的最直接证据。虽然口头约定也可能有效,但在诉讼中举证困难。一份清晰的借条,写明借款金额、用途、期限等,能够大大减少争议。
       2. 借款的实际发生
       需要有证据证明款项确实已经从一方交付给另一方,如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支付宝转账等。
       3. 款项来源于出借方的个人财产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借款来源于夫妻共同财产,那么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 借款的用途也会影响还款的处理:【借贷官司找律师,点此进入】
       ❶ 用于家庭共同生活
       如果借款是用于家庭共同开支,如购房、装修、子女教育等,那么即使有借条,在离婚时也很难支持返还,因为这属于夫妻共同的债务。
       ❷ 用于个人经营活动
       如果借款是用于一方的个人经营活动,离婚时通常需要按照协议归还。
       ❸ 用于个人事务
       如一方因个人消费、个人投资等向另一方借款,离婚时一般需要偿还。
夫妻本是同林鸟,但在经济往来上仍需要“明算账”。法律不会因为双方的夫妻关系就否认借款的效力,但也会谨慎审查借款的真实性。在婚姻中保持一定的财务透明度,既是对彼此的尊重,也是避免日后纠纷的有效方式